园本培训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园本培训>>正文

“相信儿童,践行《指南》”读书交流分享活动
发布者:admin   发布时间:2020/6/19 15:03:10   浏览次数:1239

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是我们每位幼儿教师都必备的研读工具书,它最大限度的促进了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,指引我们用科学的儿童观、发展观、教育观来解读幼儿、了解幼儿。

“当下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儿童观?”“如何在实践中践行正确的儿童观?”……带着问题,18日中午,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开展了“相信儿童,践行《指南》”的读书交流活动。

树立科学儿童观

“作为幼儿教师,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儿童观?”

为了调动本次教研的氛围,我们用“在游戏中研讨,快乐中分享”的教研模式,老师们通过轻松的数字游戏各抒己见,谈论了对儿童观的认识。

      小班的王老师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人,也是独特的人,更是发展中的人。作为幼儿园教师,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,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。
  中班的王老师说幼儿一日生活核心就是获得有益的经验,需要教师理解幼儿发展特点,理解幼儿兴趣需要,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,形成科学的儿童观,随时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材料、时间和空间,将教育灵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,充分利用日常活动的各种教育契机,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。

  祁老师: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,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,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,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,合理安排一日生活,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、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,严禁“拔苗助长”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。

       科学的幼儿教育是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基础上。重视每位孩子,尊重每个孩子人格是教育的前提,我们应树立科学儿童观,相信孩子们,给他们创造轻松独立的氛围。
践行科学儿童观

  “结合实践,我们是如何践行科学儿童观?”老师们对这个问题,像打开了话匣子似的,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,滔滔不绝的谈论着自己的见解。

  小班的张老师结合最近在实施的班本课程说出了自己想法。她觉得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实践中,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点,抓住教育契机,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适合幼儿的一日活动计划。

  朱老师反思了本班幼儿的游戏,她最初觉得小班幼儿是不理解二维码的,但没想到在观察中发现,本班幼儿在超市的游戏中说出了“是你扫我,还是我扫你呀”,这句话,说明小班的幼儿是知道二维码的。她反思道自己低估了本班幼儿的能力,应该相信孩子,尝试提供一些纸笔让幼儿画一画二维码,提升幼儿游戏水平。

  中班的魏老师结合了一则小故事“奇妙的天牛”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。她说到某一天,班级里来了一只天牛,刚开始小朋友们都很害怕,但又非常感兴趣,于是中一班的老师们就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,改变了原有的班本课程,上网搜集图片和视频,让幼儿简单了解天牛,小朋友们这才知道其实天牛并不可怕。在此次课程中,幼儿兴趣浓厚,也学到了相应的知识,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,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,以幼儿为主体,善于发现他们的需求,适当更改教学内容。

     理解儿童需要,践行科学儿童观,将教育灵活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中,充分抓住教育契机,将保教结合落实在实处。

反思与提升

  对于践行儿童观,老师们不仅有话题,同时也有反思,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。

  贺老师谈到自己在一节语言课中,按照绘本阅读形式给孩子们分享绘本后,经过老师们的指导发现要基于本班幼儿园年龄特点,对本身的教案作出适当改动,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,践行儿童观,相信幼儿有巨大潜能,让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小主人。

  小班的杨老师反思了自己的一节美术活动。这节美术活动主题是球,在教学中她用范画限制了孩子的想象,并在幼儿的画画纸上直接把球的轮廓画了出来。杨老师坦言这次活动是自己不相信孩子能画出球的轮廓,以成人的视角评价幼儿的美术水平,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做到”放手“,相信孩子的能力。

        刘老师分享了一个班本课程的小插曲。在实施“桥“这个课程的时候,她发现幼儿画桥的同时,也把人画了上去,但中班的幼儿发展水平有限,并没有画出遮挡的效果。因此她反思到幼儿是发展中的人,幼儿的学习也是循序渐进的,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更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,制定合适的教学活动。

 

  顾老师谈了谈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感受。她带领幼儿一起制作星空,她认为星空应该是用超轻粘土制作,把它拉成丝,做成五颜六色的感觉,到最后发现孩子们的作品千篇一律,没有创意。顾老师这才醒悟,原来是自己限制了孩子的想象,应该让幼儿自由去创作,而不是用成人的观念强加给幼儿。

      乐于学习,善于反思和实践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途径,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和专业素养。

  研讨的最后,盛老师给大家进行总结。她说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,首先要做到尊重幼儿,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,平等的对待幼儿,对待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做到因材施教。第二要相信孩子,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潜能的,教学不要过于生搬硬套,巧用策略、善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、求知欲。第三是解放孩子,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,少包办代替,用他们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体验、感知、操作中促进学习与发展。      

本次沙龙研讨帮助教师提升了对科学的儿童观,教育观、发展观的认识,我们要充分的尊重幼儿、相信幼儿、理解幼儿。看到每一位孩子的闪光点,给他们独立创造的机会,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成长空间。